近日,网络上流传一段所谓的「微信迅速去重瘦身 Python 代码」,声称在电脑版微信中运行后即可删除重复文件,从而释放存储空间。对此,微信员工「客村小蒋」在微博平台上进行了回应,明确指出该方法「无效且有风险」。
这个代码对解决存储占用没啥用,反而可能带来一些很麻烦的后果,强烈建议不要轻易去尝试。
据介绍,部分用户认为微信在转发同一文件时会重复存储,导致文件夹中出现大量带有「(1)」「(2)」等后缀的文件。然而,微信方面解释称,实际情况是客户端采用了硬链接技术,同一份文件只会存储一次,后缀文件仅用于避免重名冲突,并不代表重复占用空间。
对于流传的 Python 脚本,微信员工指出其逻辑过于简单粗暴:直接搜索并删除文件名中包含「(1)」「(2)」等后缀的文件。这种做法不仅无法带来存储优化,还可能误删用户本身命名带有类似后缀的文件,造成数据丢失。
微信里转发的文件本身就没有重复存,它带不来任何实际收益;如果有些文件名本身就带有这样的后缀,那就直接被删了。
|